文脈綿延傳薪火,教育創新啟新程。6月13日,山東省中華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金才帶隊走訪我會分支機構——教育發展專業委員會。教育發展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石油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王永豪陪同。
本次走訪座談,旨在全面了解新設立的專業委員會工作實際、未來規劃及面臨的挑戰與需求,進一步提升省文研會對專業委員會工作指導與支持的精準性與實效性,與各專委會攜手并進,共創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新局面。
文廟參觀
王金才一行首先參觀了濟南府學文廟。在王永豪的介紹下,大家詳細了解了文廟的歷史沿革、文化地位及其作為儒家精神重要載體的當代價值。
這座始建于北宋的文化地標,不僅是古代濟南及山東地區重要的祭孔、教學場所,也是文化、教育的中心,有“海岱文樞”“齊魯文衡”之譽。1992年文廟被列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成為山東省首批歷史優秀建筑。
行走于巍峨殿宇與蒼勁古柏間,大家實地感受著齊魯大地尊師重教、崇學尚禮的千年文脈,為后續探討如何活化利用這一獨特文化地標奠定了現場基礎。
工作座談
在工作座談中,王教授介紹,專委會成立之前,其前身團隊——夫子書院已深耕傳統文化教育領域多年,取得了顯著成果。團隊依托專業力量,建立并完善了覆蓋幼兒園、小學、中學、職業院校的系統化校內、校外課程體系,并開展了配套的文化建設、師資培訓等周邊業務。同時,還成功研發了一系列傳統文化活動,如“禮伴成長”禮儀教育主題活動(如中華學子開筆禮、成人禮、孝親禮等)、中華傳統節日節氣、非遺民俗系列活動等,深受社會各界好評。此外,團隊還積極參與政府、學校文化服務項目,與多家文化行政機關、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對于專委會的后續規劃,王教授表示擬開展以下業務:
1. 理論研究:開展中華文化課程體系開發與教學模式創新研究,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
2. 實踐推廣:構建節日、節氣、非遺、古禮傳承、傳統養生等專題性體系化課程;研發特色文創產品,做好山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探索線上、線下雙驅動的發展模式,推動研究成果普及性推廣。
3. 學習交流:依托省文研會平臺,加強與各省各地文化學習交流、資源分享;加強國際學習交流,傳播文化自信。
4. 資源建設:搭建中華文化教育數字資源共享平臺,開發VR儒學書院體驗系統;搭建山東省傳統文化研學實踐教育系統。
王金才對專委會依托深厚行業基礎所開展的扎實工作、展現的專業水平給予高度評價。他強調,教育發展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性工程,專委會定位精準、使命光榮,并對工作規劃提出三點指導意見:
1. 深耕齊魯沃土:要深入挖掘齊魯大地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優勢與源遠流長的文化象征意義,并以此為根基,策劃、開展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教育實踐活動和文化體驗項目,著力打造專委會在傳統文化教育領域的特色品牌。
2. 推動文化“五進”: 要精心策劃并大力開展面向社會的公益講座與文化活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讓傳統文化更廣泛地惠及人民群眾。
3. 搭建高端平臺:要著力構建匯聚知名專家學者、各級各類學校、相關企事業單位的高層次傳統文化學習交流平臺,推動傳統文化研究深化、宣傳教育與實踐創新協同發展。
座談成果
本次走訪座談不僅成果豐碩,雙方更達成重要共識——攜手共建“好學山東”區域文化品牌。王金才指出,“好學山東”是在文化“兩創”背景下,在“好客山東”、“好品山東”基礎上,立足齊魯文化深厚底蘊、面向未來發展提出的山東區域公共品牌升級的重要一環。“好學山東”獲批立項,是從品牌理念文化的高度,為山東深厚的“好學”傳統注入時代活力,為“好客”的真誠與“好品”的精良提供深層的文化支撐,共同構成山東品牌由物質文化到行為文化再到理論文化的完整閉環。王金才強調,“好學山東”品牌建設意義重大,山東省中華文化研究會將全力支持并攜手共建。專委會在傳統文化教育發展、傳播普及方面的專業實踐,正是打造“好學山東”品牌不可或缺的堅實力量。
王永豪表示,將以此次省文研會走訪指導為嶄新契機,緊密圍繞省文研會工作部署,聚焦主責主業,依托優勢資源,深化公益實踐,搭建廣闊平臺,積極投身“好學山東”品牌建設,為擦亮山東文化金名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專業力量!
版權所有:山東省中華文化研究會 魯ICP備18009624號-1
辦公地址:濟南市市中區馬鞍山路18號院9-2 | 郵編:250001 | 郵箱:sdzhwcxh@163.com
辦公電話:0531-86017775 | 微信公眾號:sdzhwhyjh
技術支持:海右天泰傳媒有限公司